
病媒防治業
是一場跟細節的比賽
臭蟲
除蟲任務代號006
除蟲任務代號006
目標鎖定:臭蟲
目標特性調查:
1. 俗稱床蝨或壁蝨,屬半翅目(Hemiptera)臭蟲科(Cimicidae)
2. 褐色、上下匾平的小蟲子,專享溫血動物及人類血液,人畜被叮咬後還會痛癢難忍,留下一個腫疱或傷痕。看到一隻就要進入警戒狀態!
3. 一般台灣常見的臭蟲,可分為二種,即熱帶臭蟲(C. hemipterus)及溫帶臭蟲 (Cimexlectularius),以溫帶臭蟲為占大多數,適應性較高,分佈也較廣
4. 成蟲體長約0.5公分左右,每分鐘能爬行1-1.25m,在未吸血前呈扁平狀,吸飽血時身體腹部膨脹,呈紅色圓胖狀,體色約為紅褐色或紅鏽色肉眼可 判斷,複眼明顯,觸角有四節,為刺吸式口器
5. 臭蟲一次的吸血量約為體重的2.5-6倍之多,所以身體腹部會膨脹,吸完血後臭蟲會將多餘水分排出,且會產生糞便,所以會發現在牆面上及傢俱表體上面會有黑色斑點,由於臭蟲有臭腺,所以經過之處會留下一股臭味,數量越多臭味越濃重
6. 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存活1年,依照食物的充足程度與溫度差異,雌臭蟲一生約可產150-550粒,每次約產1-9粒,孵化約需7天,蟲卵常附著於棲息地的隙縫之中,通常臭蟲而飢能力可長達4-12個月,且在溫度較低下比較易存活且長壽
出沒地點調查:
家中通常都會躲在裂縫中、隙縫,床邊邊條隙縫中、床簾、床罩、床單、枕頭、床墊、插座口、木條板椅、藤椅之隙縫內等地方,通常都是隱匿於可以供吸血的寄生食物源之近鄰。出外常藏匿在衣物、行李、舟車、飛機內,隨之散布各處
出沒時間調查:
1. 怕光,具有夜行性,活動時間通常是在夜晚黎明時,多在人體靜止狀態下 進行吸血及爬行
2. 通常數日或一週吸血一次,每次約吸3-10分鐘不等,一天只進食1次,每次需要叮咬2-3次才有辦法吸飽,所以被臭蟲叮咬至少有2-3個的傷口,且傷口通常呈一直線或者三角型狀
臭蟲防治策略:
1. 沸水極刑:對有臭蟲孳生的物品,使用熱蒸汽熨斗,或用開水浸泡,當溫度超過65℃可防治臭蟲
2. 環境清潔:床單、床板使用吸塵器吸除臭蟲外,更可以清除臭蟲的卵
3. 檢查所有臭蟲藏身地並用環保藥劑除臭蟲:用藥後7-10天有可能有些卵又孵出小蟲,故需要再進行處理一次,確保沒有漏網之魚
4. 針對家中所有縫隙,每一塊角落,隊長仔細幫您搜查,一絲一毫都幫您把關清楚,七倍的細工,給你最完善的防護
預防臭蟲的方法:
1. 整頓室內環境衛生,清除雜物,剷除臭蟲的棲息場所,對容易孳生臭蟲
的床板縫隙,逐一用吹風機吹,或用滾燙的熱水進行清洗
2. 棉被,床墊,床板需定期放到強烈的太陽下曝曬4小時,並經常翻動,
使臭蟲因高溫曬而逃離
3. 外出歸來時,應對行李、家具等物品應該使用放大鏡進行細部檢查。
旅行或搬遷時,或購買二手商品時,應仔細反覆檢查防止將若、成蟲以及卵帶入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