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媒防治業
是一場跟細節的比賽
細菌
除蟲任務代號009
目標鎖定:細菌、病毒
目標特性調查:
1. 菌可分為:真菌、細菌、病毒
a. 真菌:即黴菌,在微生物中形體較大,如香菇…等,有需顯微鏡才能看清
楚,如黃麴菌、香港腳的病原等
b. 細菌:形體更小,須高倍顯微鏡才能看見,如傷寒、霍亂、破傷風、結核、化膿等病的病原
c. 病毒:形體最小,須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如AIDS,A、B型肝炎、流行性感冒、SARS、登革熱、H1N1、腸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
2. 細菌和病毒本來就存在,但不是都有害,如益生菌。特定的病毒在足夠的數量,以及遇到免疫力不足的宿主時,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尤其是嬰幼兒、孕婦、老人、小孩、糖尿病、癌症…等族群
3. 喜歡從眼、口、鼻、皮膚的傷口缺損處…等處,來感染生物體
為什麼需要消毒殺菌?
回想一下,你一天會用手摸自己的臉,或接觸自己的口鼻幾次?不管是手賤吃手手,還是嚇到吃手手,手摸到什麼就往臉上亂搓亂揉時,病原體這時候就會進入你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裡,就有機會發生感染現象。而「消毒殺菌的目的」,就是「降低病原體的數量」,進而「降低感染的機率」。針對不同場所、消毒物件、微生物種類做調查,殺死及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長,使常見的致病細菌數目減少到安全的水平,以防止有害微生物散播或傳染。通常消毒會伴隨著衛生處理方式,將物品及場所清潔以去除灰塵、汙垢或是有機物,使物品其表面或活體組織之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至 不造成感染之數量。可預防病菌傳染,保持潔淨的環境,維護健康
一般手部消毒就夠了,有需要請到環境消毒公司嗎?想想看,你如果做好手部消毒後,又去摸到餐桌、餐盤、椅子的把手…各式各樣的表面,那些表面很有可能都覆蓋細菌或病毒,如果這些表面有病原體的話,那你消毒完的手,可能就被汙染到了,此外,餐具的消毒,例如湯匙、 筷子、碗盤,其實也很重要,畢竟這是你會往嘴裡放的東西。這也是家長們會特別關注的重點
如果把環境消毒做好,雙手也清潔乾淨,那透過接觸性傳染的病原體,要感染你的機會,自然就很低很低了。至於飛沫傳染的病原體,還是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因為別人打噴嚏而傳染給你,這就是為什麼在流感疫情爆發時,除了 勤洗手以外,出入大眾運輸系統或公共場所要戴口罩的原因
病媒防治策略:
1. 定期做病毒細菌消毒:因為細菌都是每天每天慢慢累積的,如果太久沒消毒,細菌數累積到一定的量,就會容易造成感染,有些特別敏感的人有腸胃道腹瀉問題,或是支氣管敏感等氣喘問題,所以很多商家、住家,例如幼稚園、補習班、餐廳、居家、醫院等等,都會針對病毒細菌來做定期的殺菌消毒
2. 全面性的消毒殺菌:平時雖然能自己用酒精、或次氯酸水等乾洗手消毒液產品,來對自己的環境消毒,但是很多邊角溝縫,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沒辦法落實,可定期請專業的消毒公司處理
亨格爾隊長使用的藥劑完全無毒且可食性,藥性溫和安全不會像酒精一樣對家具造成氧化破壞,具有衛書字號,屬於國家國際認證之藥劑。再搭配超低容量噴霧機,噴霧機的強風把藥液擊散成細小的藥液粒子懸浮在空氣中而噴散至全室內各物品而達到殺菌消毒效果
3.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什麼時候該洗手?勤洗手的五時機
a. 吃東西前
b. 照顧小孩前
c. 看病前後
d. 上廁所後
e. 擤鼻涕或咳嗽後
如何正確洗手?了解正確洗手七步驟
內:雙手的手心相互搓揉
外:手心、手背相互搓揉
夾:十指夾縫相互搓揉
弓:手心與手指背相互搓揉
大:大拇指與虎口
立:手指立起與手心互相搓揉指尖。指甲縫的髒污才有辦法去除
腕:不要忘記手腕
記得清洗時間要維持 40 至 60 秒,才能有效將手上的細菌和病毒清除。洗完之後,記得用衛生紙或乾淨的手帕,把手部擦乾,避免潮濕的皮膚反而容易滋生細菌